高血压防治有了“东风方案”! 国药东风总医院高血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喜获省级评定
临床医疗技术的提升,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撑。近期(4月28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向社会公示《2025年度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验收结果》,国药东风总医院高血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审,获评合格。此次评审通过,标志着该院扎实的临床与科研基础、创新成果及临床转化能力获得省级评定认可,将使更多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受益。
攻坚克难攀高峰
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控制好血压也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源头。2021年,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卫健委联合下文,公布了当年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一批)组建名单,国药东风总医院高血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列其中。
该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国药东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闵新文介绍,研究中心依托该院心血管内科优势,下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伦理委员会,以及核心单位、协助单位近20个科室,致力于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几年来,研究中心团队牢记使命,全力推动研究工作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综合实力的提升。
2008年,该研究中心参与“东风-同济”队列研究,一是建立万人的生物样本库,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中风、冠心病等在职业人群中的发生与发展,并自主建立独有样本库,数据信息达万人以上。
二是开放以高血压慢病管理为主的“健康小屋”,共服务企业职工人员万余人。
同时,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合作,建立“东风-同济”血管老化数据库,已经收集血管老化相关数据万条以上,初步建立血管老化相关大数据收集处理及研究公共云平台、生物样本库。目前,建设的临床医疗数据库总量超过4000GB。其中,涵盖多个不同人群的高血压病例,比如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高血压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
临床科研结硕果
据了解,国药东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湖北省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经过40余年的不断发展,成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和“拳头学科”,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于先进水平。2017年以来,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均一次性通过国家认证,学科发展实力在区域独树一帜。
几年来,研究中心以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与百姓需求为导向,开展高血压疾病诊疗、发病机制、防控技术研究,搭建高血压疾病诊疗区域分级诊疗网络,构建高血压防控管理模式,建立高血压临床数据库,争创高血压临床研究示范基地。
近三年,中心申报国家级课题数十项,团队成员发表科研论文109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湖北省管理创新项目一等奖1项,以及2023年度优秀地市级胸痛中心联盟奖、广东省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
牵头对本市6至17岁青少年儿童的血压健康状况进行大样本调查,共涵盖24所中小学、23000余人,撰写了《2023年十堰市儿童青少年血压研究报告》,通过大样本人群调查,揭示十堰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人群分布特征、高血压的潜在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次省级评定过程中,专家组在听取结题汇报基础上进行质询和评议,认为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定位于高血压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及高血压慢病管理研究,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学普及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具备一定的行业引领地位。
“以后,研究中心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血压疾病标准筛查流程,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受益。”闵新文说。
技术精益为患者
在医学研究创新链条中,成果转化是关键一环。目前,该研究中心获批纵向项目2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省部级项目10项,厅局级项目11项。近年来,该研究中心专注技术攻坚,在技术转化时,更注重患者需求。
推广适宜性技术21项(如:STEMI静脉溶栓技术、急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及溶栓技术、NSTEMI极高危组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技术等),在鄂西北所属医疗机构的覆盖率达80%,国药集团所属114家医院进行了部分推广。
该研究中心成员参与编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牵头编制系统内《高血压诊疗指南》,指导本中心各单位临床实践。研究中心还长期安排医务人员对协同网络中基层医疗单位进行远程及现场会诊、线上及现场手术指导,定期组织专家门诊及教学查房。
适宜性技术推广共培训医务人员3000余人次,受培训的医务人员,均掌握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主动脉夹层等病症的识别及处理技术。在中心的帮扶下,目前十堰市共有11家县级医院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72家乡镇卫生院通过了胸痛救治单元及卒中单元的验收工作。
近3年,该研究中心在国药东风总医院成功举办49项继续教育项目,其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7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4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8项,助力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50人,本科生800余人。
接下来,该中心将继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利用临床资源样本库,推动高水平临床研究,充分发挥医学科学研究主力军的重要作用,强化有组织、体系化的科研创新,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科技支撑。